孙世平:《唐代易学思想研究》,2014
摘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在思想、学术领域也是创获良多。易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概而言之,唐代易学延续了隋代易学所表现出的“综合南北”的发展趋势,伴随着《周易正义》的问世,最终实现了南北易学的“一统”。《周易正义》的广泛流传,并没有桎梏唐代易学的发展,更没有削减人们治《易》研《易》的兴趣,之后陆续涌现出的《易探玄》、《周易集解》、《周易口诀义》等,其理念内容都有着《正义》的深刻烙印,而这些易学著述与《周易正义》一起奠定了唐代易学的基本特色——形式上注重前代易学成果的回顾与总结,内容上注重义理、象数的并举与折中。同时,易学以其特有的文化、理论魅力,对有唐一代的史学、文学以及中晚唐以来的儒学复兴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史学领域,不论是官修的大部头史书,还是颇具创获的史学理论,都可见易学的身影,易学与史学的关系相较前代更加密切。在文学领域,易学并没有被唐代的文人所遗忘,这在唐诗、唐赋以及此时的古文论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而且,唐代的文人虽不像宋代的思想家那样给予《周易》更多的理论上的阐发与关注,但却将易学的智慧运用到天地人生的感悟中,其对易学的践履应当是易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部分。至于中唐之后在思想、学术领域所体现出的各种“新观点”、“新思潮”,考镜源流,其与《周易》、易学之间也有着不解之缘。这从柳宗元、韩愈这样的代表性人物,以及《素履子》这种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典籍那里都可窥见一斑。总之,易学是审视唐代学术成就的窗口,是唐代思想演进的重要载体,更是一股贯穿唐文化终始的旋律与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