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锋:《易学和谐思想与江西古代民间信仰研究》,2015

  摘要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历代思想家们对其都有过相应阐述,他们将和谐视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经典和智慧经典,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和谐思想,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民间信仰作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传统文化的智慧,不可避免地受到易学和谐思想潜移默化地浸润。因此,以易学和谐思想来审视古代的民间信仰,这是我们了解古代民众生活状态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民间信仰极其丰富,在不同地域的表现既有其统一性又有其独特性。根据易学和谐思想的内涵和江西古代民间信仰的特色,本文选取了与古代江西民众生活较为密切的五个方面的民间信仰为例,即江西古代的婚育信仰、建筑中的信仰、巫术信仰、庙会信仰和祖先崇拜,分别来探讨易学和谐思想与古代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统婚育信仰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生生不息”始终是古代民众信仰中高度重视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江西传统婚育信仰中,古代人们通过一系列信仰仪式,为生而婚,为生而求,隐藏着民间深厚的“生生不息”主题,表达了对多子多福的祈求,对人丁兴旺的渴盼和对健康平安的企望。古代江西婚育信仰对“生生不息”的永恒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建构和谐生命、和谐人生和和谐家庭的现实心理。“天人合一”观是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要理念,《周易》对“天人合一”观的精湛论述为古代传统建筑在保持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天人合一”观念下形成的江西古村落和古建筑,不仅是古代人们生存的居所,还是古代江西人们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信仰象征,其对建筑环境的强调、对建筑文化的重视、对建筑吉凶的认识,都融合在这具有人生价值的建筑之中,体现了古代江西人的精神信仰和生存智慧。易学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赓续不绝,其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江西,巫风盛行,巫术虽极端荒谬和迷信,却体现出民众对生存的强烈渴望。江西古代巫术信仰中所蕴含着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也隐藏着古代民众对现实和谐生活的不懈追求。我国古代江西民间的神明崇拜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庙会信仰就是其中之一。在古代江西,信仰许真君的万寿宫庙会具有较广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代江西庙会信仰的特色。在我国古代,“神道设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统治者发挥许真君信仰在“神道设教”中的积极作用,实施道德教化、加强社会管理,以维护社会的和谐有序。祖先崇拜是我国古代较为常见的民间信仰,它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深厚情感。祖先崇拜是在“阴阳相感”的理念中形成并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得到深化,它在江西古代葬地风水信仰、民间祭祖、丧葬仪式和宗族活动中均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古代民众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古代民间信仰所力图构建的和谐关系,本质上反映了古代民众生存的实际需要。民间信仰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为民众的和谐生存提供了一种文化模式。因此,在易学和谐思想影响下的江西古代民间信仰,充分展示了古代江西人们真实的生活,揭示了古代社会人们在和谐语境下的生存意识和人生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民众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