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利伟:《明代中叶易学思想研究》,2009
摘要:迫 明代中叶,理学解《易》一派在因循、承袭程朱易理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作为明代中叶的理学大家,丘溶和蔡清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丘溶一生著作甚丰,其治学虽不以《易》学名家,但对《周易》也同样做过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研究。为拯救孱弱的明代中期政局,丘溶在民生、经济、法律、军事等方面所提出的诸多济世良方,既带有明显的程朱理学的印记,又受到了《周易》之学的深刻濡染。对于程朱易学的“未尽善处”,丘溶的门生蔡清认为不能将之全部视为真理,对其不一致以及不妥之处,要一一指出并加以修正。特别是在《周易》产生根源以及宇宙运动变化模式等问题的探讨方面,蔡清并没有表现出株守程朱易理的偏执倾向,而是对之有所深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渐趋转型,明代中叶的学术文化层面也逐步发生着变化,突出的表现就是,程朱理学不再独尊,阳明心学悄然勃兴。学术文化思潮的这一转向、嬗变对易学亦有着深刻的影响。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思想家禀易学思想惠溉,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并以之作为批判程朱理学强分“知行”为二等弊病的理论基石。阳明后学王畿又将其师“良知即是易”的主张加以深化,发展为“易即良知”,进一步丰富了心学思想体系。
明代社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进入中叶以后,前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和众多棘手的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国力开始随之下降。为挽救明代社会政治及思想文化领域所面临的颓势,朝野上下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经世启蒙思潮顺势而起。易学处于这一特定时代思潮之下亦随世而变,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良性互动。为彻底解决长期积累的各种流弊,明代中叶后期的张居正进行了“起衰振隳”的改革,他的许多改革指导思想和措施就直接源于《周易》。张居正的改革能够速见成效,除了与他官居首辅及善于处理君臣之道有着密切的关系之外,其对《周易》能够做到“涉世妙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而李贽则从《周易》及易学中汲取丰厚的思想资源,在思想意识领域向当时儒家意识形态中业已僵滞的思想提出了挑战。对于程朱一派“理”为万物之原的观点,李贽以阴阳之气,男女二命”的思想从社会人伦的角度进行了反驳,认为“一物各具一乾元”,每一类物都具备“乾道变化”的特质,每一类物在变化中都能够获得自身特有的存在价值和应有地位。
综观明代中叶思想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周易》及易学的启示和影响始终是贯穿其中的。就一定意义而言,易学思想是明代中叶乃至有明一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潮、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