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玉:《康乾易学研究》2009

        康乾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此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学术文化也随之呈现出少有的昌盛局面,易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论文选取这一时期的八位易学家(康熙帝、陈梦雷、李光地、胡渭、雍正帝、乾隆帝、惠栋、纪昀)和两部著作(《周易折中》、《四库全书总目》),以时间为线索对其进行了考察和论述,大体揭示了康乾时期易学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易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论文对他们的易学进行考察时在史料的发掘和运用上作了尝试性的创新。一是充分发掘文集、实录、起居注、御批奏折等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将其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作为研究其易学的重要依据。二是突破以前只注重考察传世文献的做法,将他们的社会活动、政治实践与文字记载相互佐证,以期更准确、全面地揭示其易学特征。
   陈梦雷、李光地信奉宋儒易学,尤其推崇程颐、朱熹。他们既重视象数,又强调义理,具有兼综象数义理的特色,但又认为象数只是手段或途径,义理才是终极目的。作为儒臣,他们对义理的发挥偏重于揭示帝王之术,阐述经世之学。所以,论文着重对易学与他们的社会政治观作了论述。
   胡渭是清初考据易学的集大成者,他对河图、洛书、五行说、九宫说、先后天诸图及卦变说等都作了详实地考辨,指出了它们的错谬之处,对揭示《周易》的本真面目作出了积极贡献。论文在考察其易学成就时,将其放在明末清初考据思潮的视域中,既注重论述其易学贡献,又注意揭示其在清代学术史上的突出地位。
   《周易折中》和《四库全书总目》是在易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官方著作,分别由李光地和纪昀主持编纂,其中主要贯穿了他们二人的易学思想,但是也有大批读书士子和儒臣参与其中,他们撰写了许多内容,其易学思想不同程度地反应到二书中来,这些内容不可能完全与李、纪二人的易学思想若合符节。论文改变以前学者径直将二书作为将李、纪易学著作的做法,将它们单独研究,这对于我们更加精确地描述李、纪二人的易学观是非常必要的。
   惠栋在汉易学方面开风气之先,他以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汉易钩稽考证,引伸触类,使千有五百年之绝学粲然复章,是当之无愧的汉易学的奠基人物,对后来学者产生了至深且居的影响。论文论述了他对汉易的钩沉、对宋易的驳斥和对易学思想的发挥,并着重分析了其在易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研究,论文主要得出三点结论:第一,从汉易与宋易的此消彼长来看,康乾时期的易学经历了一个由宋易向汉易过渡的转折过程。其间,宋易由兴盛而式微,汉易则由发韧而显达,并最终取代宋易成为清代中期易学的主流,这与清代学术发展的趋势是相吻合的。第二,就易学研究的思想旨趣而言,康乾易学既重视对天道性命的阐发,又强调经世致用之学,力图寻求“内圣”与“外王”的统一。然而,“内圣”与“外王”并非没有主次,不分偏重,相对来说,康乾时期的易学家们更注重“外王”,推崇经世济民,他们以《周易》和易学为载体,阐发了内容宏富的政治思想,为统治者提供了重要的资鉴。第三,易学思想是康乾思想史的主潮主旋律。易学是康乾时期学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对康乾时期的宇宙观、人生观、社会政治观等,均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其在康乾思想史中的主导性地位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