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诚:《汉唐齐鲁易学思想研究》 2016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思想文化获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成就了思想文化的“汉唐盛世”,成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易学思想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灵魂,是汉唐思想文化盛世的指引者和领路人。传说中伏羲创卦于雷泽是易学的发端,孔子赞《易》于齐鲁,遂有《周易》居群经之首。二圣的事迹皆与齐鲁故地有深厚的渊源。齐鲁易学可谓易学的重要滥觞和主要源头。汉唐之际,齐鲁易学是易学得以有序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中流砥柱。孔子赞《易》以来,众多优秀的齐鲁易学家兢兢业业为易学事业的兴盛提供了重要力量。秦政燔书,《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绝。汉兴以后,汉易之祖齐人田何、杨何通过口传面授的形式延续了易学的蓬勃发展,今文易学得以传承,汉武帝即位,独尊儒术,齐学和春秋公羊学的传承人董仲舒、公孙弘建议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将易学与政治深度结合,为汉代政治提供资鉴,《周易》被立为五经之首,齐鲁易学家孟喜、梁丘贺易学列于学官,齐鲁易学成为官方主流的学术思想。董仲舒畅谈天人感应、阴阳灾异为易学的象数表达提供了理论基础。齐鲁易学家魏相、孟喜精于象数,在前人基础上创立了以卦气说为中心的象数易学体系,促成了两汉象数易学的繁盛,开立了象数易学学派。官方易学并没有垄断易学思想的发展,民间齐鲁易学家东莱人费直以古文释《易》,以《传》解《经》,承继了前代解《易》的传统,注重阐发义理,深入影响了两汉至魏晋时期义理之学的产生。光武中兴,齐鲁易学家郎宗、郎顗继续发挥象数易学形式,将易学与政治进一步结合,取得了重大影响。北海高密人郑玄遍注诸经,杂糅今古,兼宗京、费,集汉易之大成,又以爻辰说解《易》,在促进象数易学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易学的融合作了铺垫。汉末,社会批判思潮的重要代表、山阳高平人仲长统以《易传》精神针砭时弊,提出了深刻的历史发展观,极具进步意义。山阳人刘表奉行古文《易》传统,创立和引领了以治《易》为中心的荆州学派学术团体,发扬了《周易》义理精神。东海人王肃,弘扬义理精神,作《易注》,力排象数积弊。平原人管辂以术筮说《易》,别具特色。及至魏晋,山阳王弼一扫象数流弊,以《老》解《易》,建立了“崇本息末”“得意忘象”的义理观,开创了义理学派,王注盛行而郑学殆绝,义理之学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爰及隋唐,齐鲁易学的重要传承人孔颖达刊定《周易正义》,综合南北,荟萃诸家,融汇象数、义理于一炉,为《周易》研究确立了标准,形成了易学的初步统一。同时,博州清平人哲学家吕才,结合《易传》思想,打破僧俗与儒释道三家的藩篱,在儒释道和同的基础上,唯理是从,在求同存异中形成了超越时代、独特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促进了易学思想与中国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产生广泛共鸣。 总而言之,齐鲁易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易学发展的几个关键机遇期都起到了带头人的核心作用和登高一呼的引领作用,齐鲁易学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潮和主旋律。齐鲁易学在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始终繁盛不息,展现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在贯通象数与义理的平台上,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形成了综合包容的时代精神,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继往开来,为易学事业的历久昌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汉唐时期是展示齐鲁易学风采的典范,是中国易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汉唐齐鲁易学思想研究将为易学整体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