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网】【光明日报】张涛:阐释优秀中华缘文化 融入厚德利他公民观
但佛教的因缘思想存在明显的宿命、厌世等消极因素,而中国传统经典中的因缘理念则更倾向于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如《周易·坤卦·文言传》强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关键在于“积”。家庭、家族强调积善,就个人而言也同样如此。
人们讲“缘”,往往侧重于“善缘”“良缘”,大家结缘的目的和诉求,是要践行正道,积德行善,修养品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对佛教之说多有吸收的宋代大儒苏轼,就曾反复强调只有“诚同”之人,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何况《周易·系辞下》有言:“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可以讲,一个处处充满人间大爱、不断传递正能量的和谐社会,要想真正成为现实,那就都应该时刻坚持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彼此包容的基本准则。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易学研究院院长
上一篇:
$article.name
下一篇:
$article.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