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侨报】张涛:《周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一说到易学,许多人都会感到神秘而高深,而在张涛看来,易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现在常用的说法,比如“与时俱进”、“居安思危”、“否极泰来”,其实都源自《周易》。作为一名易学研究者,张涛希望能通过公益讲座等形式,改变以往易学学术研究“养在深闺”、“不接地气”的情况,将“正能量”传递出去。
《周易》是群经之首
新侨报:近几年一直有一股“国学热”,作为一个研究易学文化的专家,你觉得易学在国学这个大的范畴中是一个怎样的位置?
张 涛:《周易》是群经之首,所以历来讨论国学经典都绕不开《周易》。近几年“国学热”持续兴起,《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这些大家可能了解得比较多,但是对于《周易》,社会各界人士对它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所以我们更有必要在这方面加强研究,以及宣传和传播的力度。
新侨报:现在说起《周易》或者易学,大家一般会有两种比较极端的印象,有人认为《周易》高深莫测,有人认为《周易》是封建迷信,作为一个研究《周易》的专家,你觉得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应该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周易》和易学呢?
张 涛:现在我们的易学文化其实是一个包罗很广的概念。如果从《周易》这部书来说,它的形成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原本属于精英之学的易学也成了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周易》这本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这部书逐渐扩大的易学文化这个体系里面可能有一些内容,特别是和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比较接近的部分,还需要一个再认识、再分析、再批判的过程,要在全面了解以后再进行分析和批判,才能真正收获有益的东西。
新侨报:你在以往的访谈中也有提及现在的易学研究和推广存在着“精英易学”和“民间易学”的差别,您觉得现在这两者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张 涛:从中国文化本身来说,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是不能分的。现在易学研究,也有不少自学成才的民间研究者。相对于“学院派”来说,他们可能缺乏系统、学理地学习、积累、总结、提升。但“民间派”与“学院派”之间应当保持互动的关系,因为两者都承载着宣传大众这一重要功能。目前高校的研究机构也希望能打通“精英易学”和“民间易学”。以前的“精英易学”藏在深闺,以后则要走出去“开门办学”;而民间易学也应该主动地向精英易学的主干靠拢,避免过度商业化。
新侨报:你曾经说过,《周易》是我国最早的管理之书,易学堪称中国式的管理学,那么这种中国式的管理学与我们熟知的源自西方的现代管理学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张 涛:《周易》管理的核心是人,本质是阴阳平衡,其中所探讨的是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西方式的管理则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当中也有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关心等方面,但更多是从管理的绩效来体现的,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相对来说,缺少从人性和核心价值出发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在其管理思想和管理形式上与《周易》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的民本思想是有所不同的。
?
新侨报: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对于《周易》的了解还是来自阅读武侠小说,金庸小说中的一些招式的名称就是来自《周易》,比如“亢龙有悔”、“见龙在田”,你对武侠小说里的这些易学文化元素是怎么看的?
张?涛:中国的武术精神、体育文化,都和《周易》有缘。这些武侠小说是学习易学、认识易学的重要途径。我觉得阅读是有阶段性的,读者通过通俗读物对易学产生兴趣,想进一步学习,可以再拿原典,或者是和易学研究联系更密切的书来看。我觉得中国文化,如果用《周易》里的话来说,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正确的观念和处事方法,都是《周易》里的,只是大家已经不知道了。我希望今后对于易学文化会有一个普及的过程。我一直说,如果人生只读一本书,我推荐《周易》。
新侨报:直接读《周易》,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在理解上还是有点难度,你能不能推荐一些针对《周易》比较好的普及读物呢?
张?涛:《周易》的旁支和补充也有很多,其中好书不少,但是也有好多根本就没有掌握《周易》的基本原理。前几年我也做过《周易》的注和评,对《周易》提供了一个当代的解说和诠释,书名就叫《周易》,由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可以把这个作为一个基础。如果特别关注建筑和风水方面的,可以去看一看北大于希贤教授的著作。
新侨报:你这次讲座是关于易学和建筑文化的,能不能给我们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
张?涛:易学的根本精神实际上就是和谐,古代的建筑是讲和谐的,比如我们知道古代建筑有一组概念,就是凶宅和吉宅。实际上,所谓凶宅、吉宅也是相对而言,这和居住者的需求是紧密相关的,古时讲求住房的设计要和居住者相适应,达到和谐。以前皇家的宫殿气势恢宏,但卧室其实是很小的,因为卧室相对是封闭的,古人认为有藏风聚气的作用,在设计时就考虑到这一点,使宫殿的设计在整体上得到协调。另外,“刚柔相济,方圆结合”这种观念,其实也出自“和谐”精神。有的人家后面是个四方的院,前头院是圆的,前为天,就是顺应了“方圆结合”这个原理,也是对生活和谐、家庭幸福的一种希冀。
新侨报:从易学角度,请你谈谈对宁波的印象?
张?涛:宁波地处东海之滨,西北有四明山,西南有天台山脉,东临大海,南临象山港,北靠杭州湾,市区余姚江、甬江和奉化江三江相连,境内河网交叉如织,三面环海,三江相连,是一座山水结合的诗画城市。风水学认为,山主人丁水主财。在易学文化中,水是最为重要的元素,风水宝地一般都强调“得水为上”,“水飞走即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水是宁波的灵魂,为宁波发展带来了便利,带来了无尽的发展机会,也为宁波聚集了巨大的财富。宁波市区余姚江、甬江和奉化江三江相连,环抱着宁波,这三条江应该是宁波市发展的财富聚集地。江以城为体,城以江为脉。从城市中心的三江口出发,分别有三条蜿蜒开阔的江面,蛟龙般地向西北、东北和西南方向腾飞而去,看上去,整个城市高层建筑分布疏朗,巍巍壮观,气势非凡,把大自然的赐予与人工的巧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此外,宁波开埠历史悠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中西合璧、天人合一的宁波必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