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维平:《<乐记>礼乐教化论》,2010
本文以“礼崩乐坏”的社会剧变为思想背景,分析《乐记》中礼、乐的含义及其人性的基本预设等问题。认为《乐记》通过对“礼”“乐”两个核心概念 进行政治秩序与伦理秩序的诠释,赋予其以理想政治模型和伦理模型两种核心含义。同时也认为,《乐记》呈现出的礼乐,侧重于对天道依据和人性基础的发掘和建构,所强调的是相辅相成的礼乐作为感动人心、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认为,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失序,《乐记》倾向于通过教化来彰显礼乐的精神实质与价值内涵,以此实现整个社会秩序的重建。至于对礼崩乐坏的根本原因,《乐记》是以“欲”的放纵无度为论证起点的,认为人的价值自觉心和自主理性的缺失,也即“欲”与“物”相接时心灵尺度感与主导力的丧失,使得“物欲”排挤了人的道德心,以至性情偏失,物欲成为支配人的主导力量,进而冲击人心的道德自律能力和社会规范秩序。因而,重建的根本在于从人心着手,以礼乐教化唤醒人的价值自觉和内在尺度感,调节人性情的偏失,所以礼乐教化是《乐记》政治与道德理想得以实现的途径。而贯穿于《乐记》礼乐教化理论的是其对人性的预设,礼乐的内涵、礼乐教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礼乐的创制与目的等等都以其“人生而静”“感物而动”的人性命题为基础,因此本文将以其人性论为主线,逐步介绍其礼乐教化观的本末始终。
上一篇:
$article.name
下一篇:
$article.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