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莉:《冯应京研究:思想·著作·年谱》,2016

       晚明思想一变,经世史学博兴,实学思潮兴起,冯应京(1555—1606)《经世实用编》作为首部将“经世”与“实用”联合命名的著作,其经邦济世用意突出,在经世史学中占重要地位。此篇论文以丰富的原始文献为基础,着重研究了冯应京的思想、著作、年谱三方面内容,年谱是基础,思想、著作是年谱的深化,三者交错、融合。冯应京,字可大,号慕冈(岗),又号茂冈,谥恭节,凤阳府泗州盱眙人(今江苏盱眙县)。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先后历任户部清吏司主事、兵部武选司主事、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湖广佥事等职,病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享年五十二岁。思想方面,冯应京的经世实用思想来源宽广,精神内核丰富且复杂。其一,明代后期,尤其是万历年间,社会危机四伏,出现长时段政治斗争、边防“万历三大征”、矿税之弊等,皇帝的不作为和社会现实迫切需要经世实用以拯弊。其二,冯应京从小习读儒家经典,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致用抱负深蕴于心,父亲冯世登为官期间的锄奸、化盗、值弱、恤孤等实政为民举措则成为冯应京最早接触、最直接的榜样。其三,父亲逝世后,与众师友谈学论道、理政为官,成为冯应京经世实用思想完善、巩固的最重要力量,亦是《经世实用编》的灵感来源甚至是素材的直接获取处,其中又以老师邹元标和好友曹于汴等人的影响最为突出。其四,明末东西文化在横向上发生碰撞和交流,冯应京作为西学东传的重要人物,热切关注利玛窦及其作品,并与杨廷筠、韩焿、曹于汴、苏茂相、陈民志、沈演、沈㴶等西学背景浓厚之人交往,西学中的实学救世思想被冯应京吸收进自身的经世实用之学。著作方面,此篇论文考释了冯应京《经世实用编》《月令广义》《朱子录要》《重农考》《拘幽书草》的书名、内容、背景、版本、评价等,总结辨析了《六家诗名物疏》《方舆胜略》与冯应京的关系,提出了《蓄艾编》与冯应京的一种可能性关联。《经世实用编》由冯应京与“乡之士、楚之士、同患之士”共同完成于监狱中,作为“史林之玄圃,而政学之指南”,该书是编纂者经世实用思想和实践的浓缩,更是编纂群体治学修身、为臣事君、当官为民的行动指南。初步通考冯应京著作,《拘幽书草》一书是冯应京思想的精华与浓缩,起总领作用,《月令广义》《经世实用编》为《拘幽书草》的具体展现,两书又有各自的综合性和侧重点。《重农考》《蓄艾编》等则是相对于《经世实用编》更为具体的实践经验总结,实用性最为突出。《朱子录要》可能是冯应京学习程朱理学的笔录摘要。“经世实用”始终是冯应京著述、实践的中心与重点所在,著作的取材、内容、功用最后都指向人伦日用,竭力渴求经邦济世,为世所用。面对危机四伏的晚明社会,与冯应京同时代的诸多士人忧国忧民,将“实心”诉诸著述,他们渴望在失序、混乱的社会境况下,重新建立起井然之序,这也是《经世实用编》《月令广义》等书一致蕴含以时居、以时统、遵时而行、循序渐进等内在理路的缘由所在。年谱方面,此篇论文按谱前、正谱、谱后形式整理冯应京一生。谱前考证了冯应京的基本信息,包括他的族系脉络,个人出生地、姓名、表字、别号、籍贯、家庭成员等。正谱通过行实系年整理,将冯应京的一生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为一至八岁,主要与父母生活在北京、广州顺德两地。八岁,父亲逝世,与母亲回到盱眙。第二阶段为九至三十八岁,孝待母亲、潜心学习、多次科考,此段时间,是他学识、思想、著作、社交等积累的重要阶段,为之后的为官理政、著作撰述打下坚实基础。第三阶段为三十九至四十一岁,为母守丧,与友人、弟子谈学论道。第四阶段为四十二至四十七岁,可谓冯应京人生的高潮期,官职步步晋升、接连完成多篇西学著述,“经世实用”得以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完善,英勇与陈奉抗争激发武昌民变,将其带到历史的风口浪尖。第五阶段为四十八至五十岁,是冯应京一生的传奇时期,武昌民变事件后被捕,下狱近三年,狱中与诸友人著述论道,完成《经世实用编》《二十五言序》等。第六阶段为五十一至五十二岁,被释放后归家乡居,致力于乡里建设,后因病逝世。谱后考证了其安葬、谥号等问题,原文录入郭正域、曹于汴、邹元标、沈演、刘练江等人写的祭文、传记、墓志铭等,尤其是邹元标、沈演二人所作传记为第一次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