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宋史•地理志•潼川府路〉汇注考论》,2012

  《宋史•地理志》是18部正史地理志中的重要一部。由于《宋史》编修仓促,谬误百出,广受学界诟病。自清代以来,许多学者对《宋史》做了大量重要的补正和研究工作,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对《宋史•地理志》的补正和研究,现代学者聂崇岐、施和金、徐规等先生的贡献尤大。梓州路正式建立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将梓州路改名为潼川府路。潼川府路(梓州路)是川峡四路(另三路为成都府路、利州府路、夔州府路)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因而,对《宋史•地理志》中的潼川府路加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宋代历史地理学发达,文献资料丰富,产生了5部地理总志,其中北宋3部(《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和《舆地广记》),南宋2部(《舆地纪胜》和《方舆胜览》)。同时,《宋会要辑稿•方舆》、《文献通考•舆地考》和《玉海•地理》等文献中对宋代潼川府路的情况记载也较多。而且,唐代的《元和郡县图考》,后世如《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等总志,《四川通志》等地方志,对整理校注《宋史•地理志•潼川府路》的工作也大有裨益。因此,在大量的文献基础和前人研究成果之上,对《宋史•地理志•潼川府路》全文加以汇注考辨,一定能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有所推进。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6项内容:沿革(考地名与叙沿革)、考异、备考、乡镇、今址。在此基础上,详细罗列了《宋史•地理志•潼川府路》表、宋代梓州潼川府路书院表、宋代梓州潼川府路事迹编年以及北宋川峡四路政区图等多种表谱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