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孙之騄及其〈二申野录〉研究》,2011

      清初学者孙之騄,学术范围遍及经史子集各部,著作基本都被《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但评价不高,大多只入“存目”,不受重视。但也有学者对孙之騄褒赞有之,多夸其学问人品。与孙之騄交游较多的沈绎祖推崇道:“先生所著之书上溯隆古,下迄近代,镕铸经史,网罗遗帙,自天文地理,山经水注,邑乘稗官,灾祥得失之故,与夫专门名家之业以及鸟兽昆虫、草木之微,靡不揽其菁英,通其条贯,大者可以稗政治,正学术,驰骋文囿,犹能使后生饮枵腹,润枯槁,嘘寒谷而跻之春台也。”后人樊镇更在其书中直言:“《四库存目提要》中对晴川先生著述多含不满意之辞,盖晴川先生以经术兼词章不沾沾于考订训诂。纪晓岚、陆耳山辈均偏重汉学,故不免有门户之见。其实,晴川先生嗜古博学,一切著作卓然可传,不必过为苛论”。话语间隐约透露出因孙之騄治学风格多不与时合,致使四库馆臣对其著作评价不高。《二申野录》是孙之騄晚年的一部著作,主要记载明朝各种灾异之事,其中颇多天灾人祸、社会治安、社会民生、朝廷政局、宦官干政以及官场腐败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学者杨国宜认为此书是一部“明朝灾异编年史”。综合考察发现,此书不仅记录各种灾异之事,更重要的乃是夹杂在灾异之中的对明代朝政得失的论议以及对民生情状的描述,是一部有关明朝灾害、社会研究的重要文献,但目前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文章内容拟对孙之騄、《二申野录》成书、版本流传、内容、史源以及所反映出来的灾害时期的社会民生情态作初步探讨以示其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