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沫飞:《从“真空”到“大一”——思想上的唐枢》,2019

唐枢作为明代中期的一位思想家,其在思想史上遭到了长期的忽视与误解。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将其视为调和湛、王思想的学者,而清儒则直接将其斥为禅学。事实上,唐枢是一位与明代思想史的发展有着重要关联的思想家。唐枢的思想以“讨真心”为宗旨,其实为对王阳明那里“致良知”命题的转化。唐枢这里的“真心”有着自然本真义与无偏无滞义两种重要的性质,其中无偏无滞义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唐枢所提出的“讨真心”的宗旨,针对的是王阳明身后良知学“或显或晦”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指的是王阳明提出的“无善无恶”的说法与良知所具有的无滞性的内在关联在后世所遭到的广泛误解。为此唐枢将“空”的概念引入自己的思想当中,并将其作为在宇宙论与本体论上具有本源性质的概念加以理解。在唐枢的思想中,“空”不再指向佛教式的“无”,而是以“无”言“有”,即“空”言“真”。唐枢倒转了传统上的“空”观,利用其阐释真心的无滞性,使“空”成为了“真心”得以成立的前提,这就将王阳明那里的“无”与良知的无滞性的内在关联表面化了。在这一基础上,唐枢以其独特的形式回应了自宋代以来思想史当中的“有无之辨”的问题,而这一独特的形式在晚明思想当中导致了戏剧性的发展。唐枢也因此在明代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意义。